国际罕见病日 | 罕见病并不罕见!多发于儿童,早诊早治防恶化
?
?
说到哮喘、高血压、肺癌,多数人都很熟悉,对其发病原因、症状也有一定的了解。但说到“苯丙酮尿症”、“尼曼匹克病”、“戈谢病”,知晓的人寥寥无几——这是疾病吗,有谁得了这种病吗?
?
这种不解可以说是很正常的,这些疾病由于发病率极低,因此被统称为“罕见病”,世界卫生组织(WHO)的定义罕见病为患病人数占总人口的0.65‰—1‰的疾病,而美国将罕见病定义为每年患病人数少于20万人。
?
最有名的罕见病或许是“肌萎缩侧索硬化(ALS)”,即“渐冻症”,因为“冰桶挑战”被世界所熟知,最有名的患者是物理学家斯蒂芬·霍金,疾病导致他全身瘫痪,仅通过一根可以活动的手指把大脑中的无限知识分享给大家。
?
相对常见病、多发病,罕见病存在很多特殊性的困难:
?
罕见病发病早,且发病人数众多:
首都儿童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医务处主任王菲告诉搜狐健康,罕见病发病率低但种类繁多,全世界已经发现的罕见病约7000余种,其中约80%是由基因缺陷导致的遗传性疾病。单一疾病患者虽然罕见,但数千种疾病加起来,全球受罕见病影响的人数接近4亿。
?
在中国,由于人口基数大,即使是发病率万分之一的疾病也可能有数以万计的患者。以脊髓性肌萎缩症为例,这是一种发病率1/6000—1/10000的疾病,在中国约有3—5万名患者;全部罕见病种共有7000多种,我国所有罕见病患者加在一起人数已达2000多万。
?
超过50%的罕见病患者最先从儿童时期发病,很早就开始对身体各个器官造成伤害。作为遗传性疾病,部分患者在出生时就已有生理功能的缺陷,比如婴儿型脊髓性肌萎缩,有半数的孩子在出生时肌肉无力,基本在1岁内死亡;有些疾病可能出生时没有表现,在感染、过敏等诱因可导致疾病直接进入危重状态。罕见病的临床表现发生可早可晚,但一定会发病,而且罕见病大部分是慢性、渐进性疾病,往往危及生命。
?
罕见病难以确诊:
罕见病发病率低、种类繁多而且临床表现各种各样,让患者不知该到哪个专科就诊。
?
由于罕见病发病率低,有很多医生很可能从未见过此类患者,没有临床经验;而且罕见病确诊需要做一些特殊检查,比如传统酶学检测技术,基因检测、二代三代基因测序技术、蛋白质检测、代谢组学、分子影像技术等,有些医院没有这些检测能力。虽经长时间做了多种检查却仍不能确诊,从而无法给予准确治疗,导致罕见病无法确诊。
?
罕见病治疗特别难:
?
罕见病诊断已十分困难,确诊后很可能面临的结果是无法治疗。
?
世界上已发现罕见病7000余种,但只找到不到500种疾病的治疗方法;在可以治疗的疾病中,多数的药物能延缓疾病的进展,不能逆转或者治愈。
?
还有一点就是治疗费用昂贵,前期的各种免疫、基因诊断费用已然不低,药费加上随诊费用每年可高达数万乃至数十万美元。
?
尽管困难重重,但仍要早诊早治
?
王菲指出,孩子得了这些“怪病”,如果没有正确诊断,后期的准确治疗就无从提起。多数罕见病虽没有药物治疗,或者药物费用难以承担,但了解到疾病的发病机理,可以针对性地对某些因素进行预防,例如通过生活方式调整,功能性锻炼、对症的药物治疗,可以延缓发病时间,减缓恶化的速度,在最大程度保护器官的功能,让患者能够有质量地更久生活。
?
相对欧美发达国家于上世纪开始罕见病的诊疗研究,我国罕见病研究起步较晚,从2010年才开始关注罕见病。这从某一方面可体现出国家的经济水平已经到达一定程度,有更多的人力物力可以投入罕见病的研究;罕见病的家庭有一定的能力不放弃治疗,而是尽全力去找更多的医疗机构进行诊断、治疗,让患者得以生存;此外,产前检查和产前诊断、试管婴儿技术的不断改进,有助于避免下一个罕见病患儿的出生;通过社交媒体让公众更进一步关注罕见病家庭,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家庭经济负担,推动罕见病研究进一步发展。
?
罕见病已成为国际医疗热点
?
从国际角度来看,罕见病治疗受到的关注也在不断增加。
?
不少国际药企将罕见病治疗药物——被称为“孤儿药”,作为自家的主打产品进行推广,积极与政府部门合作,并不断进行下一个孤儿药的研发;相应地,政府也为孤儿药研发开绿灯,相对常见病药物审批流程简化,做更多的政策性及税务上的支持。
?
相信随着社会各界对罕见病的关注度与日增加,将来罕见病的治疗成本将会下降,同时会有更多的罕见病能够得到治疗。
?
摘引网址:http://www.sohu.com